赛记 | 润物细无声,锡马的安静与和谐 ​

跑完一场马拉松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万语千言,但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


锡马过后,我总是琢磨一句话——润物细无声。


选手们安静奔跑的气氛,志愿者们沉稳的话语,赛事前后流畅的秩序,整座城市在比赛日的和谐运转,就那样正常发生着。


无锡马拉松起跑图  摄影:无锡市公益摄影团队

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如同春天的阳光洒下,樱花从花苞中徐徐绽放一般,让身处其中的你,惬意自持。


这是气质,更是态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安静,是因为可以全速奔跑

 

 

3月25日早上,伴着漫天的樱花瓣,我投入到了这场期待已久的赛事中。上一次跑锡马还是2015年,创赛四年,锡马品质不断提升,收获广泛赞誉,恰逢五周年,岂能错过。然而因为髂胫束伤势未愈,我在跑过16公里后便掉速了,但也得以体验310选手至500选手的参赛感,最大的震撼,是赛道上的“安静”。

 

本刊记者康旭(右)在比赛中


毫不夸张的说,在我所经历的时间段,赛道上的整体氛围都有些令人“肃然起敬”,不论是快速选手还是4小时以外的选手,都几乎没有人大声说话,也鲜有音乐公放、挥舞大旗、COSPLAY选手的出现,耳边只有呼吸声和脚步声,令身处其中的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场赛事的“质感”。

 


近几年,无锡马拉松赛都能刷新国内单场赛事“破4”“破3”选手数量的纪录,我想一方面,跑者们不断重视马拉松赛的竞技性是原因之一,而赛事本身所传达出的“专业性”和“竞赛属性”,也是形成锡马赛道上如此氛围的重要原因。

 


这种态度从赛前领物环节就开始传递了。在进入领物大厅前,选手们就需要出示身份证原件通过照片比对“以验真身”,这是从2017年锡马就采取的防替跑措施。随后,参赛手环的佩戴也给人以严肃感和仪式感——我所参加的是一场竞技赛事,我是一名运动员。

 


谈到领物,必须要说说锡马的高效。我是3月24日下午4点到达的领物现场,恰逢高峰期,虽然场馆外排起长队,但队伍一直在向前行进,几乎没有停滞。志愿者所举的牌子上写着“请耐心等待,排队需要30分钟”,但看似很长的队伍我仅排了15分钟便进入馆内,大家按通道依次进入,没有人抱怨。

 

无锡马拉松的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装参赛包


排队时还担心之前忘记存下自己的号码,而身份证比对后机器就打印出一张有着个人信息、参赛号、领物窗口的纸条,进馆后很快就依次完成了号码布领取、芯片测试及参赛服、参赛包领取,前后不到10分钟。对于大多数参赛选手来自外省市的锡马而言,严谨的领物流线安排不仅减轻了志愿者们在周六下午领物高峰时段的发放压力(当然这建立在志愿者们前期辛苦装包的基础上),也让一身疲惫想着早点回到酒店休息的跑者们倍感轻松。一场赛事的好体验,是全方位的。

 

说回“安静”的原因,选手们之所以能够“踏实”的在赛道上投入奔跑,一定是赛事本身创造了这样的条件。


首先是在赛前,我就多次收到短信,告知是B区选手。汇跑赛事的官方微信号也在赛前不断推送各类丰富实用的参赛信息,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他们自主研发的“锡马参赛助手”微信小程序。从领物开始,到起点存包、上厕所、进场,再到终点取包、更衣,甚至是如何吃喝玩乐信息,上面都一应俱全,操作页面很简明,有手机,所有就都有了。 


 



比赛当天,在到达起点后,存包及进入赛道的标识是非常清晰的,而锡马“分区检录系统”在往年的成功实行,让选手们也能够心中有数,不必担心起点流线的混乱,可以安心的热身、上厕所,然后不急不忙的走到自己所对应的出发区域,那也就是你应该出现的地方。

 

严格的分区检录确保了跑者们起跑后的“空间利益”不会被侵占,跑得快的人就是在更前面,不会影响配速,这对于想要追求好成绩的选手非常重要,心里踏实,才能跑得好。

  


而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锡马还在此基础上再度细化,将所有全程、半程选手按照速度快慢一起划分排队的前后区域。也就是说,全程和半程选手是混合进入相应的分区来排队的,虽然项目不同,但起跑后的配速是相近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多个项目同时进行造成的拥堵,满足了所有人想要跑得更快的愿望。因为水平相近,我也没有看到很多赛事上出现的“闪转腾挪”。

 


而跑者们还会发现,自己视线之内就能看到对应时间段的领跑员,每个领跑员组别都按照选手的分区对应站位,分散在各区域内。比赛中,330、345、400、415、430这几组配速员依次从我身边跑过(那是无声的扎心),每一组身后都跟着几十名跑者,一个个小方阵,安静的只有脚步声,有着一种力量在其中。

 

这是第二年,组委会与ASCIS亚瑟士合作进行招募领跑员,56个人通过了10公里盲测、1.6公里最大有氧跑以及运动心理综合评定等测试,跟着他们跑,想不严肃起来都难。

 

亚瑟士官方配速员


除了靠谱儿的领跑员,赛道的优化也为好成绩的诞生创造了便利条件。早在发布会时,组委会就公布了这条相比往年“坡更少”的新赛道,更少的对向折返也减轻了心理的压力。客观的来讲,锡马的赛道特点是“前窄后宽”,前半程蠡湖风景区内的赛道确实要窄一些,但一路跑下来,在我所经历的时间段内没有感觉到因为赛道变窄导致跑友拥挤降速的情况出现,包括在十里芳径,一直很顺畅。

 


后续了解到,组委会增加并收窄了进入蠡湖风景区之前的线路,并在进入渤公岛的路口做了转弯的改进措施。此外,锡马的每个拐弯都确保了与此前的直线赛道同等宽度,跑直线时跑者在什么水平位置,弯道时也可如此,这样一来选手们就不必在转弯时收缩空间,不会影响正常配速。


 

当然身处比赛中时,是想不到这些变化的,只有跑完后细想时才意识到,一路上真的没有什么客观的困难来影响配速。润物细无声,便是如此。

 

 

和谐,是因为都想在了前面

 

 

谈完锡马的“安静”,再来说说我看到的“和谐”。

 

首先是选手们和志愿者之间的和谐。我不清楚今年锡马中是否有选手不满意志愿者的情况出现,我自己是没有看到的。其实,谁都不是故意为之,以往的矛盾主要来自于选手的不适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者选手的担忧没人为他着想。而在今年,我的感受是变化在于令人困扰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就得到了解决,志愿者和组委会想到了前面。举几个例子:

 


1.排队进场时,刚加入队伍,就有志愿者过来告知大概要等多长时间,避免了对时间不确定的担心。

 

2.佩戴手环时,志愿者主动问到松紧度是否可以,避免了直接给系在手上的些许“流程感”。

 

3.进场时,志愿者看到号码布主动指出该走的方向,避免了走错路的担心。

 

4.取水时,饮料桌的志愿者主动告知多少米以外是海绵、白水,避免了不必要的降速。

 

5.当然,还有完赛后的一句句“祝贺完赛”“你辛苦了”,跑崩了也有一种暖心。

 

志愿者的可爱之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想必参赛的每个人都有所体会。只说一个我的感受,今年的锡马,我在赛道上没有听到往年志愿者们声嘶力竭的加油声、鼓掌声,而是不急不躁的一个微笑、很小声的一句加油,或是竖起大拇指,让人特别舒服,比大声的呐喊更舒服。

 


我想这种和谐,体现了5000多名志愿者对马拉松赛事规律的充分理解,更是组委会在前期对志愿者细致培训的成果。我知道那一定是一次次开会、一次次模拟演示、一次次叮嘱所换来的。

 

在这里,对志愿者们,对培训志愿者们的组委会,道一声辛苦,也恭喜你们“完美完赛”!

 


此外,还有赛事和城市之间的和谐。

 

作为参赛选手,每每看到因为赛事的举行,市民们守候在路口焦急的等着放行却无可奈何时,都会有些愧疚,我们的确是在比赛,但也的确影响了市民们最普通的生活需求。往往,矛盾会在路口爆发,市民们抱怨志愿者,交警也只能认听指责,谁都没有错,谁都有委屈。

 


但这一次,我看到了锡马的改变——马拉松式过马路。在一个路口处,两名志愿者拉着一条隔离带的两端,运用分道的方法,把选手分到马路一侧,让行人快速聚集到马路中央,然后隔离带倾斜,将选手分道至另一侧,市民们就可以通过路口了。这样的方法在国外大赛中已有使用,锡马的学习借鉴值得称赞,避免了因为比赛而影响到市民出行。能够巧妙的化解矛盾,还是因为想到了前面。

 

完赛区域


当然,终点完赛区域的设置更是人性化,首先领取完赛物品的通道数量多,选手们领完空袋子后可以一边向前走一边领奖牌、水、饮料、毛巾、酱排骨、粥、公交卡等多种丰富物品,很快就能领好去休息。休息大厅内,多个厕所可以洗脸,更衣室更是宽敞,各区域内有的人泡脚、有的人按摩、有的人就是席地而坐,享受着完赛后的美妙时光。

 

可以说,每一名选手,都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服务,“按需所取”。相信每一名付出服务的人,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2018年无锡马拉松赛结束了,以后再回想,你也许会记得那美味的蛋挞和青团、记得可爱的樱花海绵、记得小桥上的旗袍美女、记得高科技的智能领物引导等等。


当然,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刚刚五岁的锡马,也一定会有一些令你不满意的地方,这也将成为我们对未来锡马的期待。

 

润物细无声,无锡的这个春日周末,很难忘。



欢迎留下你对锡马想说的话


可以是你的感动,也可以秀出你的成绩




 - THE END - 




☞锡马:

现场 | 专业是锡马的态度,尊重是锡马的信念,燃情绽放,锡马五年!

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文章内容仅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来源:https://ihuipao.com/topic/yOVK1dkmkYr5jY4wQ2or
评论
之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客服电话:40099 42195 转 1(工作日9:00~17:00)
© Copyright 爱汇跑 2024 无锡汇跑体育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50090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223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