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跑 | 夏季奔跑,不可忽略的补水

2020-06-23 590

夏至已至,北半球即将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但这并不能阻挡跑者的脚步。汗水的肆意流淌,带来了多巴胺的愉悦,却也加剧了身体水分的流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脱水。

因此,补水当是夏季安全奔跑的重中之重。


2016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除了代谢和食物之外,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1500~1700毫升。

高温+运动,身体水分消耗无疑更大,需要补充的水分自然也更多一些。


口渴了要喝水,是人的本能。但其实,「口渴」已经是身体缺水的信号了。

在日常训练中,大部分跑者的补水是不够的,这不仅仅会影响训练效率,更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身体问题。

所以今天的《从零开跑》系列,小编准备了这份「跑步补水攻略」,告诉你如何在奔跑中科学补水~



什么时候喝、喝多少,不是凭感觉,都需要有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水分流失量达到体重的2%或更多时,运动表现就会开始下降。而如果你产生了明显的干渴感,就是身体在发出缺水的警示了。


首先要确定你在跑步运动中的水分流失量。

水分的流失量因人而异,因配速而异,因天气而异,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在跑步前后称重的方法,来大致确定自己的水分流失。


减轻的体重+运动期间补水的重量

=水分流失量(以水的重量计算)


当然,计算的时候可以按照1000ml水重1kg,将所有数据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假如你跑了一小时,就可以方便地得出每小时的出汗量,并在长距离的奔跑中有规划地进行补水。


而如果称重不可行,监测自己的尿液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如果尿液澄清或略带黄色,则说明体内有充足的水分,而如果是深黄色,则需要更多补水了。

下表中,①-③对应水分充足的尿液颜色,④-⑥已经开始缺水,而⑦-⑧的尿液颜色则代表了严重缺水。

△图片来源:RUNNERS WORLD

为了保持身体内水分平衡、提高我们的运动表现,跑步前、中、后都需要科学的补水。


跑前
在跑步前2小时左右喝掉400-500ml水,既能让身体获得充足的水分储备,又不会为心脏和肠胃带来更多负担。

开始跑步前15分钟左右,再喝200ml,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跑中
每跑步15 - 20分钟,可以摄入100-200ml的水(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之前计算的水分流失量,计算得出每次补水的量),而如果训练量达到10公里以上或超过一个小时,考虑将水换成等渗运动饮料(含5 -8%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或通过盐丸等补给来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跑后
跑步结束后两小时内,需要根据体重或尿液颜色来评估自身的体液流失情况,并补充更多的水来恢复身体的水平衡。

以称重为例,按照1:1.5的比例进行跑后补水,即如果跑后轻了1公斤,则需要再补1.5L的水。



除了上面关于补水的方式方法外,夏季补水,还需要注意这些事:

小口慢喝,切忌猛灌
运动结束,应在休息15分钟后,少量多次,慢慢补水。

大口猛灌固然解渴,却会增加身体的负担:更多水分使血液循环流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甚至引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过多的水分会积聚在胃肠中,难以快速吸收,导致胃胀甚至慢性肠胃炎;同时,大量喝水还会使得排汗、排尿更多,让盐分进一步流失。



 勿冰勿烫,温水正好
适宜的水温同样重要。

天气炎热不该成为喝冰水的理由,当胃肠粘膜突然遇冷,毛细血管收缩,极易引起不适、腹泻等症状;同理,冬天时也千万不能为了取暖而喝烫水,万一破坏了食道粘膜,甚至可能诱发食道癌。



 补充盐分,适量补水
大量出汗后,应在饮水的同时补足盐分。

随着运动排汗,体内的盐分随之消耗,过量饮水会使血液中的电解质比例下降,水盐代谢平衡由此打破,还容易出现乏力、头晕、呕吐、肌肉抽筋等「水中毒」现象。此时仅仅喝水无法补充电解质,可以喝些运动饮料。



关于运动补水,总会存在个体差异,甚至有人一口气跑三十公里不喝一滴水。但这只是个例,正如严肃跑者王乐写道:「那恰恰是支持很多人继续‘不讲科学’去跑步的症结所在,他们所崇拜的是‘艰苦’,而不是‘科学’,崇拜的是‘个案’而不是‘普遍规律’。

遵循科学的补水法则,及时、足量补水,尽情享受夏日奔跑的酣畅吧~


 -猜你喜欢- 


开启你的第一个5公里

如何在夏天安全地奔跑

跑步呼吸指南

拉伸,跑者的必修课

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文章内容仅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来源:https://ihuipao.com/topic/NVMOAJr4DZRvDwlezPka
评论
之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客服电话:40099 42195 转 1(工作日9:00~17:00)
© Copyright 爱汇跑 2024 无锡汇跑体育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50090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223号

关注我们